文字被認為是人類文明的重要標志之一。目前人們承認的甲骨文已是一種比較成熟的文字,是商朝盤庚遷殷至商紂滅亡二百七十三年的商王的占卜文字,已具備六書的成熟文字的特征。這里,人們不僅要問一下,甲骨文之前有沒有文字?
為了尋找更早的文字,不少學者費盡心機夢想在這方面有重大的發現,然而一直以來這只不過是一種期望。最近些年,筆者由于愛好也加入到了對文明探源的隊伍之中,可喜的是我們的團隊已經有了重大發現,目前我們正在整理已經成書的萬年中華史。這里我們將告訴你關于文字的重大發現。
一段時間以來,不少人都曾經宣稱找到了最早的文字,比如有人聲稱齊魯地區出土的大汶口時期的陶器上有文字的符號,還有人聲稱在渭水流域的仰韶陶器上發現文字刻符,聲稱發現最早的是賈湖陶器上的刻符。我們認為,上述的所謂發現最多不過是最早的文字符號,根本談不上是文字。
迄今為止,對于文字的傳說和記載主要有以下幾個地方:
《論衡·對作》篇:"造端更為,前始未有,若倉頡作書,奚仲作車是也。"《論衡·訂鬼》:"及倉頡作書,鬼夜哭。"徐《中論·治學》:"倉頡視鳥跡而作書,斯大圣之學乎?"
《易傳·系辭下》說:上古結繩而治,后世圣人易之以書契。百官以治,萬民以察。
《春秋元命苞》倉頡"生而能書,又受河圖錄書,于是窮天地之變,仰視奎星圜曲之勢,俯察魚文鳥羽,山川指掌,而創文字"《淮南子·本經》中記載:"昔者倉頡作書,而天雨粟,鬼夜哭。"《說文解字序》中記載:"倉頡之初作書,蓋依類象形,故謂之文;其后形聲相益,即謂之字。"
倉頡是黃帝時期的大臣,大量的史書典籍都記載黃帝時期已發明創造了文字,然而為什么至今連一個字都找不到呢?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!
一年前,我們的團隊曾經發現了兩種器物上的文字。其中都在四千多年前,這些器物上的文字規范、清晰、顯然都是成熟的文字。其中一組器物上每個都有5-6個文字,共有四五百個。另一組每件上都有2個文字,共有八九十個文字。然而經過“洛陽眼”的檢測,這些器物都在四千年以上,但是文字卻只有三千年,在甲骨文之后,這個發現讓我們只有了一陣驚喜!
兩種器物上有不少成型文字
然而,近期北京收藏家協會的荊志忠先生帶來了幾件良渚時期的不同器物,上面發現了成型的顯然比較成熟的文字。經洛陽眼的測定在四千年以前。
幾天之后一位收藏的朋友也給我們帶來了幾件同樣文字的良渚器物。顯然這是成熟的文字。遺憾的是,他們手中的三十多塊帶有文字的良渚器物被其他的文字愛好者接手,然而不管如何,這是發現了一種新的,更老的成熟文字!它在良渚時期的器物上,洛陽眼鑒定它和文字基本是在同一時期!如果這些文字被認知,這將是一項重大的發現!
聯系人:王先生 電話: 13503882777 微信:wgh0066 地址:洛陽市老城區王城大道27號(四合院內)查看詳情 +
友情鏈接:
Copyright ? 2017 洛陽能量場電子 版權所有
聯系人:王先生電話: 13503882777 微信:wgh0066 地址:洛陽市老城區王城大道27號(四合院內)
技術支持:青峰網絡 備案號:豫ICP備17041037號-1